上一页|1|2|3|4|上一页
/4页

主题:这些青岛老街,这些惬意的慢生活

发表于2014-10-09

 大学路,在很多文章中被描述为“青岛最早的街道”。大学路始建于德国侵占青岛以后,沿青岛河铺设了一条现代马路,并在今黄县路口建了一座石桥,使马路向北延伸,名叫奥斯帕斯街。但青岛老百姓叫它东关街。自古以来,青岛山的溪流、泉水汇成青岛河流入黄海,盈育了青岛村、青岛口,清代后期日渐繁荣。尤其在1891年于青岛河西岸建立清总兵衙门后,这里渐成为一座市镇;而河东仍是渔村,在今鱼山路和龙口路处有座木桥连接两岸。当地百姓把这木桥区域叫东关,沿青岛河一带叫东关街。


德国殖民当局把青岛山改为俾斯麦山,并在山下驻设俾斯麦兵营;日本占领时期,将奥斯帕斯街改为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为万年兵营,妄图永久霸占青岛。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于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大学前的马路就叫大学路,也是青岛市惟一以学府命名的道路。1930年山东大学从济南迁来与其合并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大学内迁四川;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在青岛复校。1958年山东大学迁回济南后,1959年在山东大学原址上建立了山东海洋学院,1985年改名为青岛海洋大学。其西围墙外就是大学路。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发表于2014-10-09

大学路东侧有1935年建成的青岛红万字会址,亦称道院,现为青岛市博物馆;大学路西侧排列着庭院小楼,错落有致,草木掩映,幽雅安谧。最南端的总兵衙门,1906年后相继为海军兵营、东文书院,解放后曾一度为青岛二中校舍,1959年后建起了人民会堂。人民会堂旁边的几株白杨、银杏就是当年的遗留物。大学路基本上保留着幽静、整洁、绿荫覆盖的风貌,正向建设绿色大道迈进。


1930年夏,闻一多和梁实秋厌倦了沪上生活的烦嚣和无聊,同时接受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先生的邀请,联袂到达青岛,又开始了更有情趣的另一种生活。





发表于2014-10-09
happy无极限,您好!您所发的帖子“这些青岛老街,这些惬意的慢生活”已被设置为精华帖,请再接再厉多发好帖。
发表于2014-10-12

为什么身临其境中就没有那种意境呢?是我没有带欣赏的眼睛还是怎么地??????

发表于2015-12-01

1、应届毕业生的接收、托管档案

2、往届本科生落户青岛市区

3、往届专科生满两年社保落户青岛市区

4、青岛新生儿落户青岛市区(父母一方是青岛集体户口)

5、集体户挂靠,市区内迁移户口,卖房落户,单位离职落户

6、党组织关系转移,档案转正定级,确认干部身份

7、 委托招聘,招聘猎头,企业服务

8、代办失业证,代缴保险,公积金

9、买房补缴社保,单位代缴社保

10、大学生改派,二次派遣落户青岛市区

11、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孩子投靠父母

12、人才引进落户青岛

 1969992736   裴老师  



发表于2016-07-07

发表于2017-07-14
20W可以去做什么生意???1
发表于2017-09-25
20W可以去做什么生意???1
上一页|1|2|3|4|上一页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