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买不起苹果三件套,少年为何觉得丢脸?

发表于2012-08-21



 

一句让我丢脸去吧,让iPhoneiPadMacBook这所谓的苹果三件套成为舆论焦点

苹果三件套正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热词。

不久前,一名女生因母亲不给买iPhoneiPadMacbook三款苹果产品而说出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的雷人话语。网络社区中有关此事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年轻人的虚荣心态和教育的缺失,然而卷入这一事件的为何是苹果,而非三星、诺基亚等其他品牌?

换句话说,这个女孩觉得买不起iPhone”等于丢脸,为什么不会觉得买不起三星Galaxy S III,或是诺基亚Lumia 900而丢脸?

类似百事可乐

实际上,苹果的营销方式并非独一无二。在可口可乐已占据碳酸饮料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的情况下,百事可乐何以分庭抗礼?百事可乐的兴起发生在二战后。当时,美国诞生了婴儿潮一代。他们没有经过经济大萧条和战争,自信乐观,与父辈们有很大不同。

针对这一情况,百事可乐聘请的BBDO广告公司将火力对准了可口可乐传统的形象,将百事可乐描绘成年轻人的饮料。经过4年酝酿,百事可乐新一代的口号正式推出,并沿用了20多年。在10年时间内,可口可乐对百事可乐的优势从5:1缩小至2:1

苹果早年间曾招揽百事公司总裁John SculleyCEO。尽管他在苹果的职业生涯并不成功,但苹果的营销策略却与百事可乐有着同工异曲之妙,并同样取得了良好效果。

消费者非理性

当然,苹果三件套的火爆无法摆脱与中国消费者自身的干系。由于苹果已成为消费电子市场的图腾,并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包括苹果自己的营销和媒体的密集报道),因此中国人形成了拥有苹果产品等于有面子的心态。

中国的大众消费者没有以理性的态度去对待苹果。今年113iPhone 4S在中国发售时,北京三里屯苹果零售店发生了排队者因苹果暂停销售,而向零售店外墙投掷鸡蛋的事件。而当苹果产品在美国率先发售时,纽约第五大道苹果零售店外排队者中中国人的面孔随处可见。

对中国人来说,苹果被笼罩在奢侈品光环下。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需求日渐高涨,他们似乎被洗脑,并成为世界上最崇拜奢侈品牌,例如LV、宾利、卡地亚和爱马仕的一群人。2009年时,中国消费者在英国购买的奢侈品达到总销量的1/3,在法国甚至占60%

很明显,中国许多普通消费者将iPhone也视作奢侈品。iPhone在中国售价约5000元,这样价格的奢侈品也非普通家庭不能承受。因此,购买iPhone就成为使普通人更接近上流社会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满足虚荣心的一种廉价方式。

苹果对产品和品牌形象的定位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营销效果,而消费者也随之形成了对苹果的高端印象。基于这两方面原因,苹果三件套,而非三星三件套诺基亚三件套成为热点也就不足为奇。

不过,引导用户理性看待苹果品牌,把是否拥有某件商品与脸面割裂开来,或许是苹果公司、各大媒体,以及社会各界的责任之一。中国拥有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但它绝不是最成熟、最稳健的市场。

上一页|1|
/1页